• 李松涛

    南京画家们的心态和创作态度比起其它地区可能更好一些。另外正如前面已经说过的,南京画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反映在:首先书法上的成就很高,这和南京书法界的老前辈如林散之、萧娴等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这种书法成就并不是光指画面的题字,而是与画家的艺术修养紧密相关,并对其艺术创作有着全面影响;再者从文化底蕴而言,南京画家与传统中南京地区的清代金陵画派有着关系,好象是隔代遗传的关系,金陵画派的画家是很重视生活的,这在当时是很突出的,另外是它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今天很多与会者提到现在南京画家作品中的灵秀,从历史来看是有原因的,但这种灵秀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来的。

    了解更多
  • 李松

    我们一看南京的书画院的展览,跟我们经常看惯了北京画院或者北京画家的展览,就感觉到不大一样,南京这个地方它就是水墨的故乡,是水墨之乡,它那个地方画画气候就适合于这个水墨画,那种韵味那种感觉南方人他比较对这个笔墨的感觉,对宣纸对水墨的这种体会,我觉得他天然的比北方人要强,北方人在造型这方面更强一点,在这方面南方人差一点,所以一看南京书画院或者是看江苏画家的这个作品展览就感觉到他不一样,他有种水墨气,有这个笔气,墨气都比北方浓。

    了解更多
  • 刘龙庭

    南京画院,我这次的感觉首先是多样化,每个画家都有各自的特点,刚才郎绍君说,打破了这种中国画的一统观念,再说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追求,山水、人物、花鸟还有一些工笔的、写意的。我发现一个吴涛女士,她画的画粗笔象吕凤子的画,但比吕凤子又夸张一点,我看了画册呢,她也能画细的。还有方原,她也能画很细的画,这次展出的画是粗笔的,南京的画家还是一专多能的,能粗能细,朱新建他是不怕细的,他细起来也可以画的,现在粗的来的更随意更快,总的感觉,就是比较新,新颖、潇洒、空灵、生活,这是南方或是南京一些共同的方面,也比较灵动,比较细腻。

    了解更多
  • 刘勃舒

    南京书画院展览今天开幕了,给人以特殊的印象。首先是书画院做了长期的准备工作,作了深入的动员工作;其次是从展览的整体效果来看,艺术水平普遍非常高;再者是作者的心态非常冷静,不是为了展览而创作,不是为了大幅而大幅,即使是一些尺幅较小的作品画家也是在那里精心刻划,意图在作品的构思、技巧、形式感和各种风貌上都有一些想法。书画院的“少壮派”比较多,这在美术界是有特色的,一些年青画家的作品也非常好,有新意,是作了许多准备的。

    了解更多
  • 龙瑞

    南方画家在笔墨与传统修养上有他们过人之处。这几年国画界是比较萧条,画展相对少一些,开始觉得有些冷漠,后来则是心态踏实起来了,就可以坐下来对中国画进行反思。南京的这批作品给人以“静气”,特别安静,中国画中的“静气”和“真灵性”是非常重要的,而南京画家做到了。在另一方面南京画家真实、敢画,心手相应, “把自己手上的玩艺玩得很地道”。尤其在现在的情况下,正是一个时机,正是一个修炼自己、平静地发展自己、走自己道路的时机。

    了解更多
  • 王志纯

    看了这个展览,好像是南边吹子—阵清风,整个感觉是很温和、很润泽、很柔美、很细腻和很典雅,大概我的审美感觉是和这些词联系在一起的,但是我的这种整体的审美倾向,就是说:南京书画院的整体审美倾向是一致的,但是个人风格又是很明显的。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