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征

    另外我有一种体验,即南京画家们普遍比较自信,它一方面表现于画家能够处变不惊,尤其是身处当前思想界、美术界大的变动之中,南京的画家普遍冷静,南京画家聪明而具灵气,这在其用笔、用色、造型、变型的细致、精到方面有充分的表达,能够让人细细玩味、品尝。南京画家的成功还得益于传统,如魏晋时的“竹林七贤”,与全国其它地区相比有着其独特的根基与品质,是江南特有的地理、文化的产物,这种地域性是无法改变的。

    了解更多
  • 夏硕琦

    南京画院画家的作品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印象,刚才也谈到了确实跟北方画家有相当的不同,因为长期生活在北方,所以感觉更觉得鲜明。我觉得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我这次看到画展的感觉的印象,不管是花鸟、人物、山水,一个是清,很清新,清润;一个是秀;一个是雅;一个是逸,就是很飘逸,那么这个就是我自己的感觉。那么再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说前面几位先生讲的,对于笔墨的研究,可以看出画家们对这个很关注,中国有一个传统,听戏要听味,看画要晶位,读诗要辩味,我还有突出的印象就是对于味的一种追求。

    了解更多
  • 郎绍君

    南京是口引门中国画现代的一个重镇,画家非常的多而且南京地区的中国画呢非常有自己的特色,在这重镇里南京书画院我也是注意很久了,今天看了这个展览,一个感觉就是画院增加了很多年轻的画家。从这个展览某种程度上还可以看到整个当代中国画的一种状态,它从一个角度或从一个单位反应了可以看到整个咱们目前中国画创作的现状,我觉得这个现状最主要一个特点就是:年轻的画家现在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画的主要力量,这些年轻画家呢,我说的年轻画家呢主要是八十年代以来成长起来的这批画家,都有很鲜明的个性。总的来说,我觉得南京的中国画还是比较重视传统。

    了解更多
  • 张士增

    平常看南方画家的展览,我们常常会联系到北方画家作品中的雄浑,进而觉得南方画家笔下总是欠缺这方面的表达。现在看了南京画家们的作品却有这样的想法,即不妨将南方地域的特点——细腻再往前推进一步,已经细致了再细致一点,已经精到了再精到一点。在展览中有许多好的作品,但有些作品里我们仍看到一种犹豫、动摇,或者一种想跳出南京风格的努力,想加入新东西。我认为应更多地在细致的主体上,加强感染力,增加打动人的力量,使之更有发展的余地。总之,我觉得南京画家可以在先前已经形成的细致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精到、突出自己的面貌。

    了解更多
  • 邵大箴

    中国画是大有发展前途的,而且发展的前景是广阔的,可以偏重于吸收西方,也可偏重于以古开今;可以走中国文人画传统的道路,也可以走传统以外的途径,路子非常宽,这是不容置疑的。问题是近年来探索中国水墨画现代化的尝试,的确收效甚微,但不因其结果而忽视这一实验的进行;但同时也不应过分局限于此,应该警惕那种视片面追求与传统中国画表面化的疏离为创新思想,尤其在世纪之交,在东西方都在进行反思的时候,我们的认识应更明确。通过南京书画院画家们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所走的道路是一条值得坚持的道路,无须彷惶,无须徘徊。

    了解更多
  • 陈履生

    作为南京书画院这种整体实力我—直认为是不亚于江苏省国画院的。新鲜血液的加入给这个画院有一种生气,另外,也就是刚才也谈了多样化的风格,它这种多样化并不是我们所说的那种好像是各唱各的戏,各玩各的技法,但他们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关联,这种互联的关联就是地方性的风格。虽然我也注意到,特别象人物画家比较容易和其他地区画家的风格之间的接近,但是就山水而言,我认为南京书画院的这种风格完全是南方形态的,它不同于浙江,也完全不同于北京,也不同于完全一统天下的黄宾虹那种笔墨、那种影响,完全也不是新江苏画派的钱、亚、宋、魏的传统,那么在这种新的格局下,我认为南京书画院的一些画家他们在推动二十世纪后期江苏绘画的发展上,我认为他们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了解更多